近日,鹤岗矿业公司鑫塔水泥公司党委举办青年人才培养“星火工程”第二批导师带徒签约仪式,10对师徒现场结对。至此,该工程已累计促成45对师徒成功签约,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。
党管人才破困局:启动青年人才培养“星火工程”
作为集团公司旗下唯一水泥企业,鹤岗矿业公司鑫塔水泥公司长期受区域经济及行业形势制约,近30年未招录水泥工艺、机械、电气等专业的大专以上青年人才,导致人才梯队断层、技术骨干青黄不接。为破解困局,2024年8月,该公司党委正式启动青年人才培养“星火工程”,同步成立“星火工程”学校。该工程精准聚焦“90后”青年群体,以优化结构、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,通过导师带徒、集中培训、多岗锤炼、重点培养四大路径,系统性推动青年职工快速成长,逐步优化干部梯队结构,实现关键岗位人员年轻化,为企业锻造高素质后备人才队伍,培养事业接班人。
导师带徒:匠心传承的“第一课堂”
“带徒非任务,是责任,更是传承。”这是“星火工程”导师们的共识。该公司党委精心选拔各专业骨干,与青年职工签订《导师带徒责任状》,明确“思想引领、技能传授、作风传承”三大任务,在日常工作中“传帮带”,引导青年职工学技术、强本领、转作风,传承工匠精神。
首批35对师徒已交出亮眼答卷:张志强从机修“新兵”成长为班长,代辉勇夺“烧窑状元”,王兆涛挑起生产统计重任……青年骨干在管理、技术、关键岗位迅速崭露头角。这些蜕变,源于导师倾囊相授、学员勤学苦练,彰显了“星火”燎原的蓬勃力量,让鑫塔精神薪火相传。
集中培训:理论实践融合的“成长课堂”
扎根理论沃土,攀登知识前沿。该公司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“星火工程”学校校长,整合资源,制定专业课程计划,构建“理论+实践”双轮驱动体系。
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生产、水泥工艺、经营管理、党建理论等11个领域。工艺工程师结合“5兆瓦余热发电项目”剖析节能减排技术;机电专家现场拆解设备,传授提升运转率诀窍;组织青年职工深入院企研发基地、重点工程现场,让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生产一线。
“以前只懂操作,如今明白工艺逻辑;从前只看数据,现在会用数据支撑决策。”青年学员的感悟印证了培训的实效性。系统学习筑牢了理论根基,掌握了前沿技术,为岗位实践储备了“硬实力”。
多岗锤炼:实战赋能的“攻坚课堂”
为适应“极限定编、一岗多能”改革需求,该公司党委建立青年轮岗交流机制,依据个人特点,安排其在多岗位历练,培养“复合型”人才。
制成车间技术员赵耐翔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。2021年通过鹤矿职工大学培养后参加工作,凭借扎实的学识与吃苦的精神,在多个岗位锻炼,得到迅速提升。目前,他身为鑫塔水泥公司团委负责人兼车间技术员,还负责机修车间配件管理工作。多岗位锤炼在加速其融入企业文化、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,淬炼出了“哪里需要哪里上”的责任担当精神。
制成车间运转工马晓红则以“认真”二字诠释成长:巡检多绕半圈,遇难题必追着师傅问“为什么”。这份钻劲韧劲被导师赏识,使她成功从一线岗位脱颖而出,调任化验室分析组,以更专业的姿态守护水泥质量关。
精准的导师引领与多元的实战场景,将青年职工培养从“被动说教”转向“因材施教”,实现个人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双向赋能。
重点培养:精准机制的“跃升通道”
“让想干事的有机会,能干事的有舞台。”打破论资排辈,实施“三个优先”机制:重点岗位竞聘青年优先、关键技术攻关青年优先、管理岗位补缺青年优先;在入党、学历、职称晋升上向优秀青年倾斜,按下成长“加速键”。
烧成车间张志强的蜕变就是生动的例证。他对机电设备的浓厚兴趣——检修时专注的眼神、闲暇时钻研图纸的身影,深深打动了导师毕思虎。经一年“手把手”带教,这名昔日跟在师傅身后的青涩学徒,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机修班长,无论是系统大修还是突发故障,他都能出色完成任务,完成从“跟学新人”到“技术骨干”的华丽转变。
“星火工程”启动以来,成果丰硕:5名学员转正,扎根鑫塔;1名学员成为预备党员,8名学员递交入党申请成为积极分子;1名学员获“技术状元”,1名学员获“技术能手”;2名学员分别担任机修班长、成长为生产统计骨干;5名学员获评“先进生产者”“安全卫士”;6名学员报考高等院校,提升文化素养。
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,让青年职工真切感受到“成长有盼头、努力有回报”,有效激发了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。
从“师徒结对”的匠心传承,到“集中授课”的理论武装;从“多岗锤炼”的实战淬火,到“重点培养”的精准跃升。一批批青年职工正以行动诠释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力量。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者,更是企业的接力者;他们不仅是企业的现在,更是托举未来的坚实脊梁。